国际志愿人员日 I 社区志愿者姐妹花 用心服务乡村温馨驿站
27岁的欢姐和29岁的腾姐是贵州省凯里市大风洞镇青杠林村的村民,她们都是全职妈妈,每天料理家务、照顾孩子。从2020年7月开始,欢姐和腾姐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——社区志愿者,协助由世界宣明会、凯里市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作的“贵州‘老幼共融’农村社区留守家庭关爱互助社会工作服务项目”(以下简称老幼共融项目)在社区开展工作。
▲青杠林村村景
欢姐:我比以前更开心更充实
欢姐从来没有上过班,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“只知道带孩子、做家务”。当村民们推选欢姐担任社区志愿者时,她有些犹豫。“我从来没做过,担心做不来。”在彩虹社工的不断鼓励下,欢姐接受了这项任务,开始参加老幼共融项目志愿服务。2020年9月,欢姐正式成为青杠林村儿童之家的志愿者,负责管理这个儿童学习、娱乐的场所。
▲欢姐在儿童生日会上给蛋糕点蜡烛
作为儿童之家志愿者,欢姐负责定期开放儿童之家、管理各类物品、保持室内清洁,以及组织动员本地儿童参加儿童之家活动等。因为是本地人,她更容易与村中孩子亲近。邻里了解她,孩子认识她,活动开展起来也很顺畅。
“有时候我会带着他们做游戏,比如丢手绢、口香糖粘哪里,他们都玩的很开心。我还组织大孩子和小孩子一起学习、写作业,这样他们就可以互相帮助。儿童之家不开放的时候,孩子们路过都会问我最近有什么活动。”经过几个月时间的历练,欢姐从跟不太熟的人说话都会很紧张,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会带活动、带游戏的志愿者阿姨。“我比以前更开心,也更充实了。”她说。
▲欢姐给过生日的孩子戴生日帽
周末是儿童之家开放的时间。吃过早餐后,欢姐带上自家的孩子一起来到儿童之家。欢姐负责提供服务,她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。
“如果没有儿童之家,我自己的孩子和村里的其他孩子一样,大多在家里看电视、玩手机、打游戏,有时还会打闹。但在儿童之家,他们可以一起玩,下象棋、拼拼图,既开心又益智。”孩子们的安全和快乐,让欢姐感受到志愿服务的意义。
腾姐:志愿者就是自愿去做 不求回报
腾姐是两个孩子的妈妈,现在是青杠林村幸福院的志愿者。与儿童之家不同,幸福院是为全村居民开放的活动场所,老幼共融项目通过这个平台开展预防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宣传活动。
幸福院每周开放3天,作为全职妈妈,腾姐在每次开放的前一天就把家里的事情都安排好。“提前洗好衣服,提前打扫卫生,因为我一天的时间全部在幸福院。” 腾姐说。
▲腾姐(图中背对者)在活动中带领儿童照顾者做游戏
腾姐协助社工开展的第一场活动是儿童季度生日会,她负责在活动中带领一个互动游戏。生日会前一天,腾姐找到社工说很担心自己带不了,希望由社工来带。“我从来没有带过游戏,很紧张也很担心。社工耐心地了解了原因,详细给我讲解了游戏规则,这才让我不那么担心。”那天的游戏活动很顺利,腾姐也在社工的鼓励下协助开展了一场又一场活动。
▲腾姐(右二)协助社工开展活动
在一次预防儿童家庭暴力的活动中,腾姐鼓起勇气跟村民们分享了自己的经历。
“我以前也是会打骂小孩的,但社工告诉我不应该打骂孩子,因为你打了孩子后,他在外面会胆小,会像你一样去打别人,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动手了。我的孩子以前特别喜欢打人,现在老师说他不打人了。所以在家里,家长要以自己为标准,把好的一面展现给孩子。家庭是什么样的,孩子就会跟着你去做。”她的分享给参加活动的村民带来很大的触动。
▲腾姐(右)在活动中为儿童照顾者讲解儿童保护知识
腾姐说,志愿者就是不求回报,自愿去做一些事情。社区志愿者身份也给予她新的使命感,她说:“作为志愿者,社区里哪家比较困难,需要帮助的,只要我能做到的我都尽量去帮助他们。看到有人打骂小孩,我就会去劝阻,跟他说我也是一个孩子的妈妈,我曾经也打小孩,现在我改过来了,现在我的孩子很听话。我希望能多开展正向教育的活动,让村里其他人也懂得怎样把娃娃管好。”
▲腾姐(左)和欢姐(右)合影
据统计,青杠林村老幼共融项目开展6个月以来,针对老年人、儿童和妇女共开展相关主题项目活动24次,包括儿童需求性小组、儿童戏剧夏令营、妇女健康小课堂、妇女季度生日会、儿童季度生日会等,共计463人受益。
大风洞镇妇联主席冯娜说:“青杠林村1700多人口中外出务工的就有600多人,项目进来后,把留守妇女、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服务落到了实处,也让妇女、儿童和老人有了更多的交流。”青杠林村支部书记罗大芝说:“非常感谢项目的到来,让村里的儿童身心健康得到发展。”
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老幼共融项目负责人表示,培养社区志愿者能够帮助社工更加全面地了解村民情况、村内资源,有助于社工发动民力、汇集民智,引导村民积极投身社区建设,提升村民对村内公共事务的参与感,同时提高社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。当项目结束、社工撤出后,志愿者可以继续为村民提供服务,保证项目效果的可持续性。
赠人玫瑰手有余香,在第35个国际志愿人员日之际,我们向所有的志愿者送上节日的问候并致以崇高的敬意!(文中所有照片由凯里市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