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留守儿童不再“留守"

13岁的文娜马上要进入“叛逆”的青春期了,有许多的秘密和烦恼。但她很庆幸,她的爸爸可以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:“每个周末回来,爸爸都在家给我们煮好吃的,他还带我们一起干农活,陪我们做作业,我很高兴爸爸能经常陪伴我们。”文娜露出开心的笑容,“相比于那些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的小伙伴来说,我是很幸福的。”

文娜生活在广西都安县一个偏远的山村里,小时候因交通不便,上学比较晚,她今年才上小学五年级。村里因资源匮乏,大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到沿海城市务工,而孩子就留在村子里由老人看管。据了解,文娜所在的自然村,有70%以上的孩子是留守儿童。而有专家提出,儿童留守对儿童的安全、教育、卫生、心理等方面的发展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良影响。

文娜的爸爸好几年前为了家庭生计,也跟随村里外出务工的队伍翻过大山到沿海城市打工,但他时常想念留在村里的孩子,一直想着要怎么样才能回村发展,怎么样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?

“几年前,我听说宣明会要帮村里修路了。我就立即回到村里帮忙,组织村民一起修建了那条通往大山之外的道路。之后又参加宣明会举办的生态农业培训。” 文娜的爸爸回忆道,“2018年开始,我养了8头土猪,也尝试了养蜜蜂。在年底的时候,我们养殖小组养的土猪数量已经达到22头,我们尝试销售这些猪肉,每斤猪肉的价格比市场上普通猪肉的高至少3块钱,我们有信心在生态农业这条路上继续发展下去。” 

宣明会结合社区发展的项目回应社区脆弱儿童的需求,透过生态种养殖项目,不仅可以倡导绿色生态、健康的生活方式,让儿童获得安全有营养的食物;同时支持到家里有孩子的农户在村里从事生态农业,获得适当的经济收入,让父母留在村里陪伴孩子成长。

文娜和爸爸一起喂猪,他们喂的饲料是用宣明会赠送的饲料加工机生产出来的,把自己家种植的生态玉米、黄豆等放到饲料加工机中,很快便可以生产出健康的饲料。

“我现在意识到回乡发展是一个正确的选择。因为生态农业中减少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、激素和抗生素,首先对自己和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好处,我们现在家里吃的食物都是自己种养的。然后,现在透过对剩余生态农产品的销售,得到的收入可以支撑家庭的支出,我还能在家照顾孩子。”文娜的爸爸停顿了一会,继续说道,“我一直追求的,不就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,和能够陪伴孩子,让他们得到好的教育吗?”

文娜和爸爸一起去割猪草

文娜放假在家的时候,很喜欢跟着爸爸一起割草喂猪。

文娜很喜欢和哥哥姐姐一起帮爸爸割草喂猪,也喜欢去观察蜜蜂采花蜜,她悄悄地说:“爸爸养的蜜蜂,蜂蜜特别甜,爸爸说决定今年再养8箱蜜蜂,我就可以天天吃蜂蜜了。”

在总结了去年的养殖经验后,文娜的爸爸今年增加了土猪和蜂蜜的养殖数量,并且计划与村子里的另外3位农户合作,统一购买原料,一起去开拓市场。我们期望他们能够在农村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。(文/陆珍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