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爱留守,亲情永驻
都昌县在美丽的鄱湖之滨。湖边的乡民,历来靠半渔半农的方式生存。近年来,湖水污染,渔业凋敝,农业不济,大批富余劳力被迫转移,外出打工谋生。由于打工环境艰苦与处所不定,大部分家庭都只能将小孩与老人留在社区。
每逢佳节倍思亲。孩子们常常坐在门前,托腮远望,不难想像他们的烦闷与无奈……
小莹莹今年11岁,也是社区其中一位留守儿童。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平时她与年迈的爷爷、奶奶一起生活。老人们只知照顾孩子的生活,与晚辈的沟通很少。小莹莹只有与父母通电话时,才会多讲上几句话。平时的她则沉默少语,见了陌生人常低头不敢正视,也常常因思念父母而落泪。
今年端午节,小莹莹参与了由社区妇女小组与宣明会合作举办的庆祝活动。小莹莹和社区的长辈们一同包饺子,煮粽子,玩游戏,大家仿佛来自一个和睦的大家庭。亲人般的关爱和情谊,在浓浓的粽子香和袅袅的热气中升腾,冲淡了往日思亲的烦闷。小莹莹说:“我要告诉爸爸,妈妈,今年我也像其它小朋友一样吃上了粽子了,感谢宣明会的叔叔,阿姨”。宣明会也与社区一起举行节日庆祝活动,期望将社区成员凝聚起来,为儿童营造一个互相关爱的社区。
小莹莹兴奋地展示自己亲手包的粽子
小莹莹(中)和小伙伴一起跟社区妇女学包粽子
在宣明会的鼓励与支持下,小莹莹参与校园的活动,与同学们一同做游戏。慢慢地,大家发现小莹莹也有爱唱爱笑的一面。现在小莹莹不但是班里的文艺骨干,还开始跟着老师和社区的阿姨学习歌唱与舞蹈,一板一眼认真努力练习。小莹莹性格开朗了很多,能主动和老师、同学交流,不再一个人把心事藏起来。小莹莹也更爱和宣明会的叔叔与阿姨聊天,常常问工作人员什么时候再来,下次会有什么活动。
宣明会希望通过组织社区和校园活动,让像小莹莹一样留守乡村的孩子们也能感受到来自同辈、老师、社区成员的如亲情般的关爱,使社区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。
(文/李少才)